日常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常用过热的水洗脸,或过频地使用香皂、洗面奶等皮肤清洁剂,平时不注意对紫外线的防护等,这些理化刺激都会改变或损伤皮肤的保护屏障和血管调节,那么什么是皮炎呢。
什么是皮炎?天津皮肤病医院医生介绍皮炎用来指一种皮肤炎症,代表皮肤对于化学制剂、蛋白、细菌与真菌等种种物质的变应性反应。皮炎有限定的意义。若用皮炎代替湿疹作为诊断术语,则指的是真皮、表皮联合反应,它可以是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皮炎是由于不良生活习惯导致。如常用过热的水洗脸,或过频地使用香皂、洗面奶等皮肤清洁剂,平时不注意对紫外线的防护等,这些理化刺激都会改变或损伤皮肤的保护屏障和血管调节。
皮炎具体又可以分为如下几种:
1、异位性皮炎:
异位性皮炎病因和发病机制颇为复杂,至今为止尚未基本阐明。该病原因之一遗传性过敏素质格外惹人注意,患者本人及其家族中成员对某些体内外物质的敏感性往往高于正常人。据统计表明:双亲皆有“异位性”表现者约20%后代也可呈“异位性”;若父母中仅一方见“异位性”则子女大致半数可见有“异位性 ”;然而在“异位性”病人中还有20%的父母未发现“异位性”。本病的变应原以食物,特别是蛋白质食品尤为常见。另外,通过呼吸道吸入的各种物质,如屋尘、花粉、动物之毛及皮屑等亦不能忽视。通常认为婴儿期似乎是以食物过敏为主,而儿童期后却对吸入物过敏居多。
除上述以外,季节气候变化、精神紧周、强烈搔抓刺激、出汗等均易使本病病情加剧。异位性皮炎发病机制既可以是变态反应,也有非变态反应。其中有许多问题尚未获得一致结论,而且有些是相互矛盾的。对此需要今后努力实践,积去探讨研究。
2、日光性皮炎
俗称晒斑,一般在暴晒后数小时内于暴露部位出现皮肤红肿,亦可起水疱或大疱。皮损部位有烧灼感、痒感或刺痛。轻者1-2天皮疹可逐渐消退,有脱屑或遗留有不同程度的色素沉着;重者可伴有类似感冒症状,如发烧、乏力、全身不适等,约一周左右即可恢复。
光敏性和光毒性接触性皮炎可在局部应用某些化学物质再经光线照射后才会发生。这些化学物质(光毒剂)充当光敏物使皮肤对光照产生过度反应(参见第115节光敏感中的多形性日光疹)。常引起光敏性接触性皮炎的物质有须后液,防晒霜和外用磺胺药。香水,煤焦油,补骨脂素和制造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油剂常可引起光毒性接触性皮炎。全身给药引起光敏反应时,必须区分是光过敏性还是光毒性接触性皮炎。
3、神经性皮炎病因: (神经性皮炎怎么治疗)
神经性皮炎又名慢性单纯性苔藓,是一种主要以搔痒和苔藓样变为特征的慢性皮肤病,常反复发作。本病病因尚不基本明确。一般认为系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失调所致。思考常因情绪波动、过度紧周、神经衰弱等发病或加剧。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障碍、病灶感染、酒精中毒、衣摩擦、日晒出汗等局部刺激均可促发本病,使病情加重。临床上分为局限和播散两型。
4、化妆品皮炎
化妆品选择或使用不当,会引起化妆品皮炎。首先不要选择带有激素的化妆品,其次不要认为贵的就是比较好的,如果发现有一种化妆品很适合自己,那就继续用下去,不宜经常更换化妆品。如果自己不能确定哪一种化妆品适合你,可请医生帮助自己选择。在使用化妆品以后,皮肤出现红瘢、丘疹并伴有轻度瘙痒,很可能就是化妆品皮炎。这是由于使用化妆品不当导致的皮肤疾病。一旦出现这些症状,要马上停用化妆品,将化妆品洗掉,用凉开水或者放一些庆大药水进行冷敷,不要自己乱用药,更重要的是不要用带激素的药膏。如果经过这些家庭处理以后,症状仍然不缓解,就要到正规医院皮肤科进行治疗。
4、遗传过敏性皮炎: (过敏性皮炎如何治疗)
本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与遗传、免疫和对生理药理介质反应异常有关,环境因素在本病发生中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约20%患者家族中有遗传过敏性皮炎、哮喘或过敏性鼻炎等遗传过敏史。
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病人可能会对使用数年的物质或用于治疗皮肤病的药物产生过敏反应。朗格汉斯细胞(一种表皮细胞的年幼亚群)吞噬致敏原并将其传递至T淋巴细胞。从角化细胞和朗格汉斯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也可促进过敏的发生。病人的致敏过程可从*~10天(较强致敏原如毒常青藤)到数年(较弱致敏原)不等。当再次接触该致敏原时,瘙痒和皮炎可在6~12小时内出现。
4、接触性皮炎
急性或慢性炎症,常单发或不对称,由某些物质接触皮肤引发的毒性(刺激性)或过敏反应。
病因学和发病机制 (中医治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可由原发性化学刺激物或过敏原(参见第15*节Ⅳ型迟发性超敏反应)所引起。
原发性刺激物可损伤正常皮肤或刺激原有的皮炎。强刺激物(如酸,碱,酚)在数分钟内即可引起临床上可见的改变。弱的或边缘性刺激物(如肥皂,清洁剂,丙酮或甚至是水)与之接触数日后方可引起临床上可见的改变。不同的刺激物损害皮肤的机制不同。例如清洁剂可以激活角化细胞,从而使之释放炎性细胞因子。
外用药的某些成分是引起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的主要原因(表111-1)。其他常见致敏原包括植物(如毒常青藤)及在制鞋,制衣,金属化合物,染料和化妆品中的致敏物质。许多健康的职业劳动者对橡胶增效剂和手套的乳胶过敏。有些男子因为对乳胶避孕套过敏而无法使用。